首页 > 旅游信息

普陀山的历史

  普陀山成为佛教名山,有着漫长的历史。

  从近在咫尺的朱家尖岛上出土的文物证明,远在四千年前普陀山就有人居住了。春秋战国,越王勾践在位(公元前497-465年)时,将普陀山及附近岛屿定名为“甬东”

  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7年),由于普陀山洞穴多,水质好,气候适宜,药材丰富,炼丹家梅福来山居洞炼丹,人们改称此山为“梅岑”,一直传名千余年。

  唐代佛教盛行,中外佛教徒皆想将普陀山作为理想场所。唐宣宗大中年间<847 -860年),有天竺(今印度)僧来山,大中十二年(858年),日僧惠萼首建“不肯去观音院”,普陀山遂成为供奉观音的道场,开创佛寺之始。

  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赵医胤派太监来山进香。以后各代便对普陀山拨款建寺,形成我国的佛教圣地。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王舜封出使三韩(今朝鲜),遇风涛,舜封望潮音洞叩祷,得平安济渡,归来以事奏闻,神宗赐名“宝陀观音寺”。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将全山渔民七百余户迁出,并将普陀山原有佛教各宗,统一归于中国佛教的禅宗。宋宁宗嘉定七年(1214),赐“圆通宝殿” 额,指出普陀山重点宣扬观音。宋理宗淬祐八年(1248年),朝迁首次颁布免去普陀山全部租役。

  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朝廷派太监来山敬香,并赐金百两,割田山四千余亩给僧人。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朝廷拨银八百六十八锭。元惠宗元统二年(1334年),宣让王赐银千锭,在普陀山建造“多宝塔”。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元璋实行海禁,焚寺遣民。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602年),拨金千两重建殿宇。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又赐金千两修寺。

  清圣祖康熙八年(1669年),荷兰殆民主义控侵占普陀山,除大殿外,其余寺院均被烧毁。清康熙十年,实行海禁,对普陀山又焚寺遣民,至康熙二十八年,康熙到杭州,拨金千两重修普陀山寺,并将南京明朝旧殿拆迁到普陀山法雨寺。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到杭州,又拨金修前、后寺、并賜额“普济群灵”、“天花法雨”,从此前寺称为 “普济禅寺”,后寺称为“法雨禅寺”。清世宗雍正九年(1731年),拨金七万两又修两寺,至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 (1793),佛顶山始建圆通殿,扩庵为寺。清德宗光绪三十三年(1907),又经文正和尚大力建造,“慧济禅寺” 遂成巨刹,与前寺、后寺齐名,统称普陀山三大寺 。

  抗日战争后,普陀山尚留有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所以及茅蓬百余间。过去每逢阴历二月十九日(相传为观音涎生日)、六月十九曰(相传为观音入山日)、九月十九日(相传为观音得道日),参访朝拜者,三五成群,络绎不绝。至解放前,寺院均年久失修,杂草丛生,整个普陀山满目荒凉,不堪一睹。

  新屮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保护文物,对主要寺院前后多次整修,国内外游人不绝。1962,新加坡、马來西业佛教徒二十二人来山进香。1963年,游客最多一天竞达五千余人。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干扰下,普陀山备受破坏,目前正在大力修葺中。

  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普陀山这朵东海上的莲花,定会开放得更加艳丽,更加动人。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