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信息

观世音菩萨与普陀山

  中国佛教四大道场,九华山供奉地藏,峨眉山供奉普贤,五台山供奉文殊,普陀山供奉观音。

  为什么普陀山与观世音会有不解之缘呢?

   观世音菩萨原为印度的一位圣王的长子,名叫不煦,不煦和他的父亲以及弟弟都跟随着释迦佛出家修道。后来释迦佛给他们父子更改了名字,父亲称无量寿佛,儿子称为观世音,他的弟弟称为大势至。观世音这个名字的意思,根据《法毕 经》记载:“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咅声,皆得解脫,以是名观世音。”因为唐时人讳世字,故简称观音,后代沿用此名。观音又称观自在,根据《法藏之心经》 略疏曰:“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故立此名。又应机往救,自在无关,故以为名。前释就智,后释就悲。”观音在印度为男性,丈夫身。我国唐、宋时画家所绘的观音像,就有不穿戴妇女冠服的。我国广东和河南的海幢寺,曾经出现过有胡子的观音像。北宋李昉编的《太平广记》中曾载有故事一则,记云:“一仕宦妻为神所摄,因作观音像奉焉。 其妻寻梦一僧救之,得甦。”也将观音写作男性。

  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民根据民族文化固有的特点,创造了大悲菩萨的故事。相传大悲菩萨是楚庄王(即妙庄王)的第三个女儿,名字叫妙善。妙善对父母孝顺、尊敬,父母也爱她如掌上明珠。可是好景不长,楚庄王得了重病,虽然延请名医诊治,仍日见沉重,毫无好转。三公主妙善为了救父,就牺牲自己的生命,治好了楚庄王的病。楚庄王非常感动,又痛惜失去了心爱的女儿,于是封妙善公主为大悲佛。在六朝以前,《南史》、《北史》上,已经将观音作为女性的记录。自从印度的观音菩萨故事和中国的太悲菩萨故事产生以后,两者逐渐混为一体。元代时,观音已由男性变为女性,到了明代,观音作为妇女身而普遍存在。按照中国人民的风俗习惯,女性观音亦是为人们易于接受的一种形像。

  观音从印度传到中国,又如何到普陀山去?

  这里牵涉到中日佛教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普陀山的观世音道场,还是日本高僧惠萼开创的。恵萼曾于唐武宗会昌元年(841年)、四年迭次来中国求学,并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偕同他在朝拜五台山时得到的观音圣像一尊,由明州航海准备冋国,去日本教化百姓。船只途经普陀洋面,(当时普陀山是通往日本、朝鲜的海上要道)归心如箭,希望即抵日本。当到达普陀山东边的新罗礁时,突然海面上出现了数百朵铁莲花。这些铁莲花千姿百态,上下翻动,蔚为奇观,顿时挡住了惠萼和尚的去路,船只不能行驶。 虽经不断努力,但铁莲花仍然此起彼伏,顶起船头,惊涛骇浪滚滚而來。就在此时,惠萼和尚心领神会,感到观音不 肯离开中国故土而去日本。于是就祈祷说:“使我国众生无缘见佛,当以所向建立精舍。”祈祷刚毕,铁莲花就隐隐退去,洋面复归平静。惠萼和尚就嘱咐舟子将船驶至新罗礁附近的潮音洞下。正在此时,有一个张姓渔民亲眼目睹此事的经过,就与惠萼一起将自己住房共建“不肯去观音院”。从此以后,普陀山遂成供奉观音的道场,开创佛教寺院之始。

  带有神秘色彩的铁莲花究竟是什么呢?林川在《普陀山散记》中有这样的推测,铁莲花或许就是海豚,因为海豚的肤色像铁的本色,头尾又能跃出海面,而且感性丰富,当伙伴受惊时,群豚奔聚,舍命相救,久久不散。日僧惠萼的船只行驶的普陀山附近的洋面,后来就称为莲花洋,来源即此。

  初建的“不肯去观音院”足个茅蓬,面积狭小,规模简陋。后來惠萼和尚又化缘数年,重建“紫竹林禅院”,因此名闻附近,山民进香不绝,而惠萼和尚也就跟随观音留在普陀山,终身不去。

  经历三百余年以后,到宋宁宗嘉定七年,指出普陀山重点宣扬观音,山中各寺圆通殿均供奉观音像,于是观世音与普陀山遂结成不解之缘。

  诗云:“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花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沼池悉真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往此山;汝应往向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偈语云:“观音菩萨妙难俦,清净庄严累劫修。浩浩红莲安足下,巍巍金佛立冠头。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