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信息

普陀山的廊轩

  廊轩是普陀山庵院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从其做法和做工精致来说,虽然不都是上品,但其形式之多样,使用之广泛,亦为重要建筑因素之一。“轩”从其应用来看,在江南建筑中极为普遍。一般来说,轩是在同一屋面下,做成重檐(曲椽),使屋顶内部天棚形成拱形顶状。轩宜高爽精致,所以它是室内装修的一种常用手段。按其与主构架大梁的高低关系,可分为磕头轩和抬头轩。前者轩梁低于构架大梁,且侧边须装有遮轩板,以隐轩顶;后者轩梁则平于构架大梁,中间隔以挂落或隔扇。按其使用部位又有廊轩和内轩之别。

  按其用椽形状则有船蓬轩、鹤胫轩、菱角轩、海棠轩、一枝香轩、弓形轩、茶壶挡轩等等。普陀山庵院建筑中常用的廊轩,皆属磕头轩。轩之前端由廊枋(额枋)与连机(即小额枋)之间隔以童柱(短柱),填以夹堂板。夹堂板或做实板,或做彩绘,或镂以云纹花卉透空雕刻。轩之后端于步枋之上做遮轩板,以隔内外。普陀山廊轩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廊柱与步柱间做轩,廊柱外侧用雕花的支撑做成雀宿檐;另一种做法是除在廊柱内做轩外,还在廊柱以外辅以小轩,再出雀宿檐。后者处理更为精致,艺术效果极佳。(见图版一七八、图179)按其用椽之形状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1)海棠轩,即将轩梁作成三办圆弧曲线如+形,其上架方桁,复以同样弧形之曲椽。如悦岭庵、文昌阁正殿之廊轩。(见图147、179)、(2)船蓬轩,即轩顶的曲椽为一平滑曲线,其轩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是将轩梁按曲椽曲率作成弧形梁,上架轩桁以承椽者,·如悦岭庵山门之廊轩。

  另一种是在弧形轩梁上架花格顶轩,如洪筏禅院正殿后廊轩、天华堂正殿之廊轩,(见图138、167)。再一种则是将轩梁上置二组驼峰斗子,以承荷包梁,梁两端各架轩桁以承曲椽者,又如天华堂山门后廊轩,雕饰极为丰富,普济寺藏经楼前廊轩、东法堂前廊轩、观音洞庵前廊轩均属此种形式。(见图166、76、79、159)一枝香轩,即在轩梁正中架一轩桁复以曲椽者,如观音洞庵正殿廊柱前小轩、天华堂山门后廊柱外之小轩。(见图166)承托出檐除用斗棋(牌科)外,雀宿檐是江南常见的一种做法。雀宿檐的装饰性极强,为建筑立面重点雕刻的部位,有作几何纹样的,有作人物雕刻的,也有雕狮兽的,姿态各异,极为生动。雀宿檐即是在廊柱外侧以斜支撑承托挑梁,挑梁头承以梓桁(挑檐桁)的一种简单结构,经过艺术加工后,成为极富有装饰性的构件,增强立面外观的华丽感。如洪筏禅院后楼前檐之雀宿雕成狮子戏球状,雕刻极为精致,狮态栩栩如生。天华堂山门后廊柱之雀宿雕有仙人,姿态飘逸潇洒,均可称上乘。

回到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