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信息
普陀山建筑的结构与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在木构架制的基础上,创造出稳重而富于生气的造型,使之具有强烈地民族特色之建筑外观,翠飞式的屋顶,宽广而舒展的台基,丰富而眩目的色彩,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独有的特色,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变化着、修正着。建筑造型上的多样化必然带来结构技术上的丰富变化。普陀山古建筑就是在固有的建筑造型艺术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要求,不断地丰富着,打破了形式上的单调。这种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建筑艺术造型就成为普陀山古建筑的独特的风格。多样的建筑造型必然和其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建筑结构不仅创造了丰富的空间艺术,同时也创造了富于变化的外观造型。
普济寺天王殿与山门间之院落,为狭长而封闭之空间,与两侧钟、鼓楼直立而宽阔的建筑造型有密切的关系。它使用了通天的立柱,使建筑的各层出檐在一条垂直线上,遮住两侧天空。除使钟、鼓楼外观具有强烈的体积感外,同时也使狭长之院落加强其封闭感。为使天王殿明间入口突出,提高了明间檐柱,使下檐明间一段提高,形成具有类似“抱厦’’的外观,结构上的小小变化,却满足了建筑外观上重点突出的艺术效果,翼角结构上的微小变化(如使用嫩戗发戗),就使得建筑外观显得轻盈而富有朝气。
法雨寺天王殿外观墙面的虚实对比,呈现出庄重而严肃的艺术效果,也是结构与造型上之密切配合。天后阁使用重檐厚墙,形成上阁下门的特殊形式,稳重而敦厚,给人以安全感。这种结构与造型上之结合,在普陀山古建筑中不乏其例。
回到顶端